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免费下载)

点击购买刘叔著作《高中物理手册》
点击观看初、高中名师课程

第一篇

在这一学期中,我认真备课、备教法、备学生,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做到每讲一节新课都按教学大纲和新课标要求,写出教案,分析、体会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并注意学生在什么知识点有困难。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坚持“课上抓落实,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新教学思想和理念,课后及时查漏补缺。
我教的5班是物地班,物理基础不是很好,我的办法是: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针对这个问题,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各次考试中,我所任教班级的物理成绩在同类班级中名列前茅。
在教育工作中,我积极参加学科组、年级组的各项活动,对安排的工作认真努力做好。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从不缺席,任何可以和其他有经验的教师交流的机会我都不会错过,以此来弥补自己的经验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觉得进步的地方是:讲课时不再重视题的数量,而是把一道题讲透,真正体会到:与其课上讲十道题,学生都一知半解;还不如就讲两道题,让他完全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一定不要只重视数量而不重视质量,这样你付出的再多也是无用功。不足的地方是:有时仍然过于急躁,怕完不成教学任务,语言不够生动,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改进的地方。
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用心,总结经验教训,时刻反思。当今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争取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物理教师。


第二篇

新课程改革从去年新学期开始到现在已将近一个学年,在教学工作中,我通读教材,查资料,听课,请教,精心编写教案,落实教学目标,上好每一节课,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新课上下来,常感觉效率比较低,很是困惑。如今再回过头教高一,翻开以前的教案,反思当初的教育教学方式,感触颇深。

一、对高一新生引导的反思 高中的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同时高校要求选考物理学科的专业占的比例相对较多固然是个有力条件,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客观地分析,教学的起点过高,“一步到位”的教学思路是导致学生“物理难学”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级的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大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例如,关于“力的正交分解”这一基本方法的教学就是通过分期渗透,逐步提高的。这不仅是一个遵循认知规律的需要,其意义还在于不要因为抽象的模型、繁琐的数学运算冲淡物理学科的主题,通过降低台阶,减少障碍,真正能够把学生吸引过来,而不是把学生吓跑了,或者教师一味的强调物理如何如何重要,学生就硬着头皮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甚至变成了物理学习的“奴隶”。如果我们老师有意识地降低门槛,一旦学生顺利的跨上的这个台阶,形成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再提高并不晚。可是,一般新老师并没有很快领会这种意图,因而在实际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课本,不注意加强实验教学,不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只靠生硬的讲解,只重视告诉结论,讲解题目,这怎么能怪学生对物理产生畏难情绪呢?学生如果对物理失去兴趣,对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对知识掌握不牢也就不足为怪了!我们不妨再举一个例子,有的老师在教完“力的分解”后,马山就去讲解大量的静力学问题,甚至去讲动态平衡问题,试想这时学生对合力的几个效果尚难以完全理解,对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这种由于教师的引导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一开始就觉得物理如此之难,怎么能怪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呢?我们教师不应该把教学目标选择不当的责任推向学校的考试,推向市场上的参考书,这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应该多从自身的教学思想以及从对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 如果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

二、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一堂课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的课后反思,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疏漏和失误,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所以要根据课堂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内容的详略和时间的统筹。例如功的概念理解一直是初中力学的难点,但教材编排时将该内容放在了这一章的第一节,先认识功,再学习机械能,让学生的学习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在借鉴了以往授课的经验中,将机械能的学习置于本章的开始,先认识了能量,然后引出物体具有了机械能,我们就说物体做了功,使概念的出现有章可循。

四、对物理教学概念教学的反思 概念是学生在接触科学知识前,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而由于中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辩证思维还不发达,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考虑问题容易产生表面性,且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质.所以易形成一些错误的前概念.这些错误概念对物理概念的正确形成极为不利,它排斥了科学概念的建立,是物理教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伽利略和牛顿以前,人们对生活经验缺乏科学分析,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所不可缺少的.由此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个错误命题: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会停下来.这个错误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由此可见前概念对人们认识影响是巨大的. 在物理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大脑中形成的前概念,对正确的应加以利用,对错误的要认真引导消除,否则正确概念难以形成.

1、加强实物演示,丰富感性认识,有利于消除错误前概念,确立正确概念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支持.因此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实际,通过实物演示消除错误概念. 太阳曝晒下的木块和金属块的温度如何?学生最容易根据自己的感觉,认为金属块温度高,形成错误认识.所以只有通过实验测定后,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感觉的错误,才能消除错误前概念,否则任何讲授都是苍白无力的. 由于学生思维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往往以物质外部的非本质的属性作为依据,形成错误认识.如学生认为马拉车前进是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从而对牛顿第三定律产生怀疑.所以教学中针对这种问题设计一个实验:2个滑块,2个轻质弹簧秤,使一个弹簧秤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滑块上,用另一弹簧秤拉动连在一起的木块,去演示使一物块前进时,另一物块同时前进,通过弹簧秤显示两物块之间相互作用力,这样就可以排除学生形成的错误认识,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在“自由落体”一节教学中,学生对任何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同一高度竖直落下时,不同的物体将同时落地很难想象.因此教学中应强调“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竖直下落运动,但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气等阻力影响,结果当然不会完美.当然,更重要的是做好演示实验也就是要重复“伽利略斜塔实验”,使学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体在空气中,从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几乎一样的事实,然后对自由落体运动加以分析、研究. 所以,抓住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实物演示及创造条件进行实物演示,积极消除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对提高物理学习效果是重要的.

2.初、高中物理思维能力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高中,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有些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处理问题要较多地应用推理和判断,因此,对学生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高一学生难以适应。 另外,在初中阶段只能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形成一定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这种由生活常识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会干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课堂上规律概念含义讲述少,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背背概念、背背公式,考试就没问题。养成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练什么,学生紧跟教师转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会读书思考,只能死记硬背。 而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课堂密度高,各部分知识相关联,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学生因为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每次上物理课,都觉得听不大明白。由于每堂课容量很大,知识很多,而学生又没预习,因此上课时,学生只是光记笔记,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及时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从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

4、重视物理模型的运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消除学生思维障碍 物理模型是物理学中对实际问题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 通过运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点,抓住本质特征和属性,可以消除学生思维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自己从生活中形成的朴素物理概念分析区别,抛弃错误概念,形成科学概念.如: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原因并指出,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时,设想的“理想实验”就是建立了一个没有摩擦的光滑轨道的物理模型.在建立物理模型后,问题便简洁多了。 这是我在新教材教学工作中对以上三点的一点教学反思。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继续坚持与写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这半年的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在新课程下,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继往开来,做好教学反思,写好课后心得,促使自己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的物理教师。


第三篇

按照新课改下对于物理教学反思的要求,我对于自己所讲课程,及旁听其他老师的课程,进行了深刻的教学反思,总结了几点自己对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反思,希望能通过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的不断互动,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由 “教师所做一切”转变为 “一切让给学生”。俗话说:“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所以教学观念的更新和反思无疑是教育思想反思中的首要任务。况且,随着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巨大变化,现实已经让我们许多传统的教育观念变得滞后和尴尬了。原因很简单,因为今天的学生无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与以前的学生大不相同,如果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是停滞不前、抱残守阈,这无疑是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之类的行为。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程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

教师要遵循民主教学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积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不断鼓励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大胆地向同学质疑,向老师质疑,在解疑中发展思维。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全面地掌握物理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也会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充分相信学生。

我自己在教学中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不放心学生,认为自己得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到,心里面才会踏实安心,殊不知这样做的效果往往是教师讲的很累,学生听的更累,学生反而没有掌握多少。想想自己参加培训的时候,如果讲师噼里啪啦讲了一大堆,自己也不愿意多听。所以我想在课堂上,应该尽可能多让学生“动”起来,参与进来。我尝试了很多办法,比如在课堂中问句多一些,陈述句少一些(每个问题都要精心准备,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每道题分析完后,留2-3分钟讨论时间,学生互助互相讲题,或是有争议的地方及时与我讨论。经过这些改变,让我重新认识了他们,因为有时他们可以提出一些我没发现的问题,有时对于一道题他们可以提出更简单的方法,这些让我认识到学生是有能力的,我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我只要做好我的导演工作,演员是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演绎精彩的故事。

二.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渡自然。其次,语言优美。教师的语言应是科学的、优美的。语言是意识的外化形式,抑扬顿挫的语调,优美动听的语言,既使学生享受美妙的语言,又对物理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

语言的优美动听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但一个知识点能否表述的准确与清楚还需要认真思考,我在听课,备课的过程中,非常留意一个知识点该怎么表述可以让学生豁然开朗。我觉得这非常重要,直击要害的一句话往往胜过千言万语。

我对板书引起注意是来自于网络上的一些图片,图片里令人乍舌勘称艺术的板书,瞬间吸引眼球。这让我意识到,要想吸引学生,板书很重要,我至今都记忆犹新的一节物理课上那幅完成地非常快速的活灵活现的自行车简图。对于物理教授而言除了要练就一手好字,也要会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如画直线,画圆,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不识庐山正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通过教学反思我走出了自己的思维局限,学会了换个角度,以自我批评的方式去进行自我总结与提升,教师应该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向研究者和反思者转变,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过程(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理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从而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进步,成长为新时期一名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第四篇

从教二十多年,一路走来,一路风雨,一路辛酸,有艰辛,有心得,有收获。回顾过去,感慨万千,展望未来,信心百倍。

从教初期,自己 “学”物理知识,苦研课本、教参,做大量习题,课堂内外,给学生“教”知识,或者说是“灌”知识,没有深刻理解、感悟,哪有对知识的拓展引申呢,比如牛顿第二定律“F=ma”,根本不会拓展,开始就牛顿第二定律的“四同”都没有给学生展开过。全依靠学生们的努力学习和自己的辛勤耕耘,做过大量的练习题,挤占了自己和学生的很多时间,才取得了一点成绩,那是根本不能计算工作效率的。

教书三年如同教自己,一轮高中三年教下来,自己有了一些感悟、一些认识,至少是对高中物理知识各方面的理解要透彻得多了。于是对学生“教”知识时得心应手、应用自如,感觉自己有了满瓶子的水,再也不是半瓶子水,给学生“灌”得顺利自如。这时最大的心得就是:1、作业量要适中,教师要精选习题,不要搞题海战术。2、从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学生实验之重要性,于是乎想尽办法,做了课本上大量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有些实验仪器在当时有限条件下无法进行),这时自己也开动脑筋,自己动手自制了很多教具。

教学工作千头万绪,教学在改革,伴随教学相长,自己也发生了一些观点的转变,开始动手做各种课件、与同事们一道探究高中物理的教学模式。首先在观点转变上,我认为教学的重心要转移,学生的“学”才是教学的重心之所在,教学工作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学得多少,学生掌握了多少,学生理解了多少,最为关键的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他们的各种能力提高了多少,不应该在乎学生的一时知识灌输,而应该关心他们的各种素质和各种能力的提高。学生成绩重要,学生成长过程更重要。故而过程比结果更需要关注。有了认识,就有行动,于是自己开始运用多媒体;开始给学生做大量的课内外引申的实验;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给学生拓展知识面。教学模式也在逐渐改变,以前是“灌”满堂,现如今已转变为:学生自己能看懂的坚决不讲,似懂非懂的由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再由学生代表自己“教”,完全不懂的,才由老师出马打比方,建模型,诱导学生理解掌握。

从事教学工作二十多年了,要反思总结的太多。最感欣慰的是上学期自己教学工作中几点收获:1、带领学生成立了课外兴趣小组,做了很多学生感兴趣的课本上难寻的物理实验。2、学校2013年以来加强了高效课堂的模式改革,我大胆的在课堂中引进新思路新方法,主动尝试实行“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及相应的研究,精心设计学生的预习导学案,引导学生预习,从而实现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在教学中大胆的探索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的评价反映良好。3、课堂教学时,根据电学知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特点,我给学生进行了多个知识点的拓宽,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很浓。4、教学是慢的艺术,经过与学生们交谈,我多年来的上课快语速毛病,上学期终于慢了下来。

教育教学这门艺术永无止境,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虚心学习,勇于创新,再创佳绩。


第五篇

问题教学法具体是指在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或者教师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最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目的就在于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缺陷,摆脱教师是课堂主人的束缚,让学生自己真正的作为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最高的效率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但是,问题教学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也难以避免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总结概括,使其更好的发展下去。

一、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项新事务的出现都会遇到新问题,都需要经过一定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创新和完善,最终形成普遍适合大众口味的东西,并方便大众的生活。这是所有新鲜事物完善地途径。问题教学法也不例外,在其刚开始形成发展阶段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具体问题如下:

1、提问的问题不尽合理

提出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我们现在高中教师仍然难以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教师提问问题的时候仅仅只是围绕应试教育的重点问题进行提问,目的也仅仅只是为了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却忽略了提出问题的最本质的意义: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从而提升自己。

2、提问的程序不科学

解决问题的一般顺序往往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认识问题的难易程度也是由简单的到容易的,由某个特殊的例子总结到大众的例子、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认识问题的一般途径,直接就是提出问题,而且根据学生水平不同,提出的难易水平也不尽相同,这就加大了我们教学的难度,从而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学生提问的随意性很大,也就导致教师很难把握一般的规律。

3、无法顺利得到问题的答案

提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自己提问的时候缺乏教师所具备的熟练性和技巧性,加上学生缺乏相关的经验,因而即使能够很好的提出问题,也不能科学有效的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得到答案之后并没有认真的进行相关的总结工作,也没有将得到的物理答案进行分析,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答案,其他情况下会不会也是如此?仅仅只是一味的得到问题的答案,而不进行后续的思考这样就不能对所学到的知识予以扩展,由此大大降低了学习效果。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实践的具体运用

1、创造学生思考问题的情景

这种方法也就是指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难以解决或者比较经典类型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加强记忆,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刚开始学斜抛运动,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斜抛运动和物自由落体的区别,可以让学生用粉笔或者别的东西分别演示这两者究竟是如何不一样的,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明显看到两者的区别,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做到一举两得运用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两者的具体区别,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2、遵循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

由于学生基础的差别,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能力也有一定的区别,基础好的学生能够通过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思考,或者总结出一般规律,但是基础薄弱者很有可能难以理解学过的东西,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这个引导者的作用。教师尽量让学生从最基础的问题开始,从最简单的出发,然后依照规律,慢慢的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比如说在进行“定滑轮做功”的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己现分组讨论问题,然后再进行一一展示自己的答案,得到答案的学生要经历其他学生的质疑,并对质疑进行解答。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做好相关协助工作,帮助学生做好相关互动,并适时的引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最后明白定滑轮做功的相关问题。

3、及时总结、归纳并升华到一般规律

对于很多问题,特别是带有普遍规律的问题,教师要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相关问题的综合探讨,不断地进行总结,慢慢的引导学生从个别的问题归纳到普遍的规律,从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比如说在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相关的实验了解或者计算所观察的物体是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最后总结出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最本质的问题,并且推导到其他的运动上。


第六篇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此语道出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作为刚经历了高中一轮教学的年轻教师,我在教学方面感受良多,经验也是有所收获。以下是我对物理教学的一些反思和体会。

01讲得多不如讲得巧

正如超哥、老胡所说的,年轻教师很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生怕学生听不懂,理解不透,在课堂上讲太多太啰嗦。而我,刚开始也正是如此。归根到底,教师的教只是辅助,学生的学才是主体。顺应学生思路引出物理概念,讲透知识点,把握物理规律,剩下的由学生自行琢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便于物理思维的养成和强化。当然,如何做到讲得巧?我觉得就是精准度的问题。教学内容中重难点在哪里?瓶颈在哪里?易错点在哪里?哪些内容可以由学生自行消化,哪些内容更多地需要老师去引领?越是想全面覆盖,则越是容易不分主次,学生也越是容易迷失学习重心。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好比加速度概念的引入,就应该让学生在感性上去感受速度的变化的快慢,引出加度数公式。而高中物理中的力学可谓是难点中的难点,弹力和摩擦力算是很阴险的力,很难直接得到结果,要通过生活中大量常见且经典的例子让学生感受,这才是需要多花心思的地方,电磁感应的题型很多,如何让学生掌握举一反三?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说,讲得多不如讲得巧,教师教学主次分明,学生学习重点清晰,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02课前课后多思考、多总结

都说教师平时要多反思,我觉得因为课堂才是最重要的战场,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课前和课后的思考。课前,你要去想想你接下来要上的这节课想要达到一个怎样的效果,想让学生达到怎样的水平,也就是明确你的教学目的。那么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又应该怎样去做?怎样设计你的课堂?课后你要去想想这节课的效果如何?好的地方、不足之处又有哪些?如果让你再上一次同样内容的,你又会做出哪些改进去达到你的教学目的?那么我个人也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要想进步,要想最大限度发挥出自己的教学水平,就不能只教一个班,否则,你就失去了完善课堂的机会,或者说,你连“将功补过”的机会都没了。

03把握好优生的培养方式

在高三一年里,我很注重优生的继续拔尖。优生的基础好,常见的解题思路基本都很清晰,但真正要提高优生成绩,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就必须拓宽他们的思维。如何拓宽?物理竞赛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可能有人会说物理竞赛和高考关系不是很密切。确实,我对比了往年物理竞赛和高考物理考查的内容,大部分关系不大。然而,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要想让优生再进一步,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更多地锻炼、拓宽他们的思维。物理竞赛的大部分内容,高考不考,但竞赛所用到的方法,例如微元法、定积分、极限、不等式这些都是高考所适用的。正如“高维打低维”的观点,物理概念也好,解题思路也好,进阶的数学方法也好,优生见多识广,面对高考自然游刃有余。已经买好两本书,打算利用这个暑假,恶补一番。

总的来说,高三这一年,充实而难忘,但也是留有遗憾。遗憾的是,有时候琐碎的事缠身,自己觉得没有把工作时间百分百投入到物理教学中。同时,有时候工作也影响到了生活。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总结经验,协调好时间,因为教学才是教师的本职。

好好教,好好生活是我的追求。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发表回复